他曾是中国最富作家:鲁迅排队买他的小说,娶3房妻子却晚景凄凉
民国作家谁最壕?
当时全国大约有4亿人,在校生只有200多万,能成为人人艳羡的作家更是寥寥无几。
因此,那时的作家收入往往高得吓人,大部分的稿酬为3~5银元/千字(据《银元时代生活史》记载,30年代的北平,1银元可买6斤上好猪肉)。
我们熟悉的鲁迅先生,则能达到千字5~8银元/千字。
不过,有一个人,稿酬力压鲁迅,高达10银元/千字,他就是素有“民国第一写手”之称的张恨水。
如果为民国时期的作家排一个富豪榜的话,张恨水无疑稳居榜首。
● 张恨水(1895—1967)
张恨水一生创作了120多部小说和大量散文、诗词、游记等,还撰写了无数专栏,写下的文字超过3000多万字。
即便不算版权收益,仅按最低的稿酬计算,张恨水的收入也已十分惊人。
因此,他才得以凭借一支笔养活了3个妻子和13个子女。
张恨水小说的读者,几乎风靡了各个阶层,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到处都有他的拥趸,连鲁迅先生的母亲,甚至蒋介石夫妇都是他的粉丝。
张恨水的作品产量之高,发行量之大,鲜有人可以与他比肩。
● 张恨水笔下的白秀珠(图源:《金粉世家》剧照)
只可惜这样一位著名的作家,晚年却无比凄凉,原因或许要从他这一生的“多情”说起。
1895年,江西广信的张家诞下一个男婴。
父亲从陶渊明诗“问君何能尔,心远地自偏”受到启发,给孩子取名张心远。
张心远的祖父曾是清廷的一名参将,可生于武术之家的张心远偏偏对文字情有独钟,别人在习武,他却躲在房里看书。
少年时的张心远读《残唐演义》《三国演义》,沉迷于史书中。
可等他看完金圣叹批的《西厢》,才发现小说竟然也这么有趣,从而激发了他对文学的热爱。
1912年,张心远考入苏州蒙藏垦殖学校。
这年,17岁的张心远便以“恨水”的笔名给苏州一家刊物投稿。
据说,这是他读李后主词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”得来的灵感,自此便以“张恨水”自称。
● 青年时期的张恨水
1914年,蒙藏垦殖学校解散,19岁的张恨水再次回到老家,依旧沉迷于书本之中。
看着身为长子的张恨水整日不是看书就是写字,母亲便替他包办了婚姻,许了本乡的徐家小姐。
网友评论
菰液纞仌
回复仰卧,双脚分开与髋同宽,双手掌心朝下放在臀部两侧,屈双膝,脚跟靠近臀部,慢慢上抬髋部,臀、背依次离地,小腿垂直地面,打开胸腔,保持5-8个呼吸。扩列扩列了